无标题文档

让守护不缺位 让幸福更长久

日期:2022-09-05  来源:新余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关闭]

今年以来,渝水区组建292支志愿服务队,解决115个日常小问题——
让守护不缺位 让幸福更长久
 
 
水北中学“暖‘守’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队员欧阳娜老师正在为留守学生进行学业辅导。
 
 
 
8月25日,渝水区城南街道魁星路社区为辖区居民免费提供理发、磨刀、血压测量等多种便民服务。
 
 

社区志愿者正在开展“爱从‘头’开始”志愿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年以来,渝水区组建292支志愿服务队深入各村(社区)一线,聚焦“一老一小”的切实需求,了解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8大类32项115个小问题、小烦恼、小困难,用心保障老人幸福晚年,用爱点亮儿童多彩生活,让“夕阳”更红,让“花朵”更艳。

问题1:

暑假到了,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8月29日,在良山镇白沙村农家书屋,盛智博和同村10余个小伙伴一道,正认真地参与手工画活动。大约30分钟后,伴随着一幅幅3D立体贴画和 EVA卡通儿童手工画的“面世”,孩子们自信大方地向志愿者老师和身边的小伙们分享、展示。盛智博的奶奶喻秀英高兴地说道:“有志愿者暖心的陪伴和悉心教导,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没人照看了!”

“请同学们打开作业本,现在我们讲解这道题……”水北中学志愿服务分队队员欧阳娜老师正在为留守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她先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拓宽知识视野,接着为留守学生及学习成绩相对靠后的学生进行学业辅导,耐心细致地为学生答疑释惑。现场的留守儿童开心地说:“有了欧阳老师的作业辅导,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据了解,渝水区因地制宜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精心打造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通过选配“暖‘守’宝”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课外及假期开展作业辅导、日常陪护等,形成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温情氛围,让留守儿童的世界不再只有远方的父母,还有陪伴身边的志愿者们。

在解决暑期托管问题的同时,该区还围绕青少年的54个小问题、小烦恼、小困难,以阵地资源为依托,通过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站、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的统筹调配、盘用激活,构筑服务留守儿童的阵地网络,真正打通服务留守儿童的“最后一公里”。

问题2:

身体毛病越来越多,如何呵护老人的健康?网络诈骗这么多,如何守住老人的“钱袋子”?

“阿姨,您测量出来的血压值有点高,平时需要饮食清淡,按时吃降压药。”处暑节气里,城南街道联合医务人员组织“暖‘守’宝”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顶着烈日,进小区、穿小巷、访居民,先后来到城南街道12个社区,为社区留守老人提供健康检查与咨询服务,为40余位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健康康复方案等服务。

“各位爷爷、奶奶,你们知道有哪些诈骗手段吗?说出一种就可以奖励一条毛巾噢。”8月24日,在渝水区良山镇周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正向辖区老人们讲解防诈骗知识,并以奖励的形式向老人们发放雨伞、毛巾等日常用品以及防诈骗宣传单、宣传扇等防诈骗宣传资料。

医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司法人员和村组干部一道走进留守老人家中讲解防诈知识,这都是渝水区“暖‘守’宝”文明实践活动的真实案例。

今年5月以来,该区通过整合已有队伍资源,健全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注重动员吸纳有爱心、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党员、干部、“五老”人员、教师、医生、爱心人士、道德模范典型等,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暖‘守’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以服务总队和服务分队方式开展活动。通过壮大“暖‘守’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向制度化、专业化发展。目前全区有“暖‘守’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92支,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达到5000余人。自5月启动以来,共开展5200余场活动,受益老人10000余人次。

问题3:

父母(子女)在外务工,家中的子女(老人)生活质量如何保障?想念亲人了,他们又该怎么办?

8月20日,傅建国和胡金兰夫妇照例来到仙来办珠珊管理处珠珊村颐养之家,为20多位老人免费理发。红马甲,长凳子,工具一字排开,一人一个“摊位”,洗剪吹、刮脸、修剪鼻毛……通过在线视频,看到老人矍铄的样子,在外务工的儿子傅新平舒心地笑了:“有志愿者的倾情帮助,老人舒心,我们放心。谢谢志愿者!”

8月15日,在渝水区百丈峰蜜桃湾泳池,孩子们尽情嬉戏,笑声、闹声与潺潺的泉水声交相呼应,描绘出乡村留守儿童安全开心戏水的新图景。“哈哈,真好玩,这水好凉快!”“小心点,注意脚下!”透过微信视频,远在深圳务工的胡济生、陈玉燕夫妇一边叮嘱孩子注意安全,一边连声感谢志愿者们精心组织的游泳活动。

设置“爱从‘头’开始”志愿服务项目,创新乡村泳池开展防溺水工作,这是渝水区“暖‘守’宝”文明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志愿服务活动。

除此之外,在鹄山镇力塘下村,党员志愿者为留守老人邓苟里送上慰问品和节日的祝福;在新钢街道路东社区,舞蹈家志愿者用心引导老人规范好广场舞的每一个动作;在姚圩镇高湖村,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在通洲办通济社区,教师志愿者认真询问并督导孩子们完成暑期作业……根据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实状况,渝水区精准对接需求,精心设计志愿服务内容,通过开展免费理发、心理疏导、健康保健、学业辅导、扶贫帮困、文化文艺、“结对子”帮扶、“亲情连线”等八大项志愿服务来满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需求,内容全面,覆盖广泛,服务精准,让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本报记者谢丹 通讯员喻国平 简俊明 )

责任编辑:王 喜香返回顶部